國內最大的專業印花圖案參考網站
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當前日期:
客服微信:
金融危機之下,歐美人開始變得節儉起來,但在在國外的奢侈品品牌專賣店里,卻總能找到中國人的身影。如今,中國人開始不斷出擊,希望以“嫁接”的方式收購國外成熟品牌。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金融危機打擊之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也遭遇出口數據下跌的困境。
據中國海關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727.94億美元,同比下降10.88%。 目前,中國服裝年產量大約是600億件,約有一半出口。占到半壁江山的服裝出口市場萎縮,直接將一些加工出口企業逼到懸崖邊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秀云最近一兩年多次到江浙、廣東等地實地考察,她發現并非所有服裝企業的日子都很艱難,不少有自主品牌的企業在這場寒冬中依然實現了30%的利潤增長。
這一現象并不難解釋,因為相比出口市場,國內服裝類零售總額今年來依然保持超過10%以上的增長。當國內外眾多服裝企業將目光聚焦在中國市場的同時,也讓競爭變得異常激烈,而品牌和渠道是占領市場的重要利器,但這非一時之功,之前已有很多企業在此道路上摸索過,成功者不多。
服裝品牌與其他消費品不一樣,它蘊涵著復雜的文化內容和不斷變化的流行趨勢。尋找這一要領過程中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金錢成本!霸韵挛嗤,自有鳳凰來”,但此梧桐樹需要“金子”來澆灌,而且未必一定能引來鳳凰。
廣州一大型服裝出口企業負責人反映,該企業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打造一個高端女裝品牌,此品牌曾進入王府井等商場,但至今尚未實現贏利,每年銷售額大約是2000萬元,支出卻高達2500萬元。由于大量的投入以及市場風險,很多服裝企業寧愿過著為他人做嫁衣的代工出口生活,也不愿意試水創建自主品牌。
至今,中國依然無法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的服裝品牌,業界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歸結為“時間”問題。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有服裝品牌的概念,至少比西方國家晚了80年。法國高級時裝公會中國事務顧問趙倩認為,中國服裝在短短20年左右的時間里已在創牌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但依然需要時間。在她看來,中國企業不可能完全復制任何一個法國品牌的成功之路,環境、文化以及地域等因素不同,中國服裝品牌要走的是自己的道路。
在中國市場前景利好的驅動下,有中國企業開始試圖采取“嫁接”方式。在近日傳得沸沸揚揚的溫州民企2億歐元收購法國品牌皮爾?卡丹一事中,可以窺見中國企業壓縮創牌時間的企圖,希望通過借助現成的國際品牌迅速占有市場。
不過,這一模式也被認為具有較高風險。深圳知名服裝企業藝之卉時尚集團董事長周勝談到,品牌需要一定時間去沉淀,藝之卉花了12年去摸索個性設計和終端消費的需求,他并不看好中國企業去收購國際品牌的模式。周勝認為,高額的收購未必可以實現其經濟價值,收購皮爾?卡丹不一定能迅速占有中國市場,收購外來品牌不如自創品牌的根底扎實,蘊涵中國文化的本土服裝品牌不僅容易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理,而且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中國服裝品牌也將被越來越多的國外消費者所認識和接受。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品牌研究所所長段淳林則認為,很難判斷收購國際品牌和本土自創品牌兩者中誰利誰弊,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關鍵還是企業本身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途徑。
-- 來源:中國服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