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的專業印花圖案參考網站
注冊 | 會員說明 | 收藏網站 | English Version
當前日期:
客服微信:
隨著天氣漸冷,逐漸升溫的內衣市場正在掀起“發熱纖維”內衣浪潮。遇濕可以發熱的纖維被紡織成內衣,在冬季給人們增添溫暖,著實讓消費者們為之心動。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市面上已經將“發熱纖維”內衣的概念宣傳得鋪天蓋地。然而,真的有那么多內衣可以“發熱”嗎?
調查“發熱內衣”鋪天蓋地
近幾天在京城各大賣場調查時發現,“發熱內衣”正在替代以前的“保暖內衣”成為市場上的新寵。國內知名品牌華歌爾、黛安芬、暖倍兒、婷美都推出了這種帶有發熱纖維的內衣!熬褪强梢园l熱!焙芏噤N售人員在介紹發熱纖維內衣的功用時,只是對其字面意思進行粗略介紹,就已經吸引消費者競相解囊。
華歌爾在太平洋百貨舉行的年終答謝特賣會上打出“100元/件”的價格熱銷新概念發熱纖維內衣。銷售人員表示,早在3年前,該品牌已經擁有含發熱纖維的產品,現在拿出特賣的就是3年前的發熱纖維產品,擁有柔軟、平衡溫度等特性的內衣受到消費者的擁戴。在華歌爾品牌專柜上,正價的發熱纖維內衣只有上衣,銷售人員表示,發熱纖維的衣褲分開銷售,褲子比較受歡迎,已經賣到斷貨。
同樣,在黛安芬專柜,每件發熱纖維內衣(或褲子)售價為368元。暖倍兒也上市了“發熱羊毛暖絲茸”新品,每套衣褲售價為498元。沒有打出發熱概念的普通保暖內衣與售價動輒數百元的發熱內衣相比,便宜很多。
筆者隨機采訪的一些消費者對目前的冬季內衣市場有些無所適從:一是認為發熱纖維之所以鋪天蓋地是部分商家想借新概念炒作,賣出個滿堂紅;二是不知道在如此紛亂的市場中,如何才能選購一款真正發熱的內衣。
商家招術“保暖”當做“發熱”賣
在華歌爾銷售的發熱纖維內衣上都掛有“依克絲發熱纖維”標簽,標簽上說明:“傳統的保溫是以阻止身體所發出的熱逃逸為主的,依克絲纖維則是自行發熱而溫暖身體的一種全新材料,其吸水性之強遠遠超過其他品種纖維,沒有悶濕感的‘依克絲’令你感覺既干爽又溫暖!蓖瑫r,在標簽的右上方,還印有“東洋紡織”的標識,并在標簽的下方用圖表解釋了發熱纖維??“依克絲“的發熱數據。顯然,華歌爾是想用這樣的標簽給消費者一個相對全面、科學的解釋。
在暖倍兒發熱羊毛內衣的廣告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宣傳:“‘發熱羊毛暖絲茸’內衣不僅發熱御寒,它還能激活身體頸、肩、背部十幾個穴位的血液循環,能有效地舒緩肩背部酸疼,對頸椎痛、肩周炎、支氣管哮喘等癥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仍堅持沒有卷入發熱纖維浪潮的愛慕內衣品牌工作人員透露,由于想保持品牌穩健的品質形象,該品牌目前沒有應用發熱纖維制成內衣,而是堅持應用色拉姆超輕保暖面料制成衣在市場上銷售。
到底誰是真正的“發熱內衣”,從商家自身的宣傳中很難辨別。實際上,確有不少企業在搭“發熱內衣”的順風車。中國消費者協會11月1日聯合中針協召開發熱內衣與保暖內衣兩類“內衣”情況說明會,相關專家將一些商家誤導消費者的手段進行了總結:混淆概念,商家把普通的保暖內衣當成發熱內衣賣,利用信息不對稱誤導消費者;夸大宣傳,在沒有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測數據的情況下,把現場演示過程的錄像剪輯加工,作為廣告片進行宣傳,用以迷惑消費者;偷梁換柱,一些廠商只是把“發熱”當成概念,把發熱纖維這一技術當成誘餌,在根本沒有添加發熱纖維的情況下,宣稱自己的產品是“發熱內衣”;以假亂真,一些廠商生產過程明明使用的是遠紅外纖維等材料,卻在產品標識上標注成發熱纖維。凡此種種,連專家們都看花了眼,更何況消費者呢?
協會呼吁虛實難辨申請立標
就目前發熱纖維內衣市場越發紅火的現狀,中針協和中消協在11月1日的情況說明發布會上透露,發熱纖維是由日本的研發公司制造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纖維,“盡管發熱纖維的研發成果在3年前已經有少量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但由于原料受天然總量限制,產出的發熱纖維是有限的”。部分國內品牌確實引進了發熱纖維,并將其加入到內衣的生產中,而目前,我國市場存在部分商家和產品跟風炒作發熱功效的現象。
據了解,真正使用發熱纖維生產內衣的企業可以向中針協提出申請,應用統一的發熱纖維標識,以此促成行業自律。中針協官方網站上介紹,生產企業需要向中針協提交原纖維的備案文件(包括原纖維檢測報告和進口此種纖維的相關海關報表資料)以及發熱產品相關文件(包括由國家針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發熱纖維含量和發熱纖維發熱溫度的檢測報告、企業產品標準、符合國家標準GB18401-2003《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的檢測報告)。這樣,消費者可以通過行業的統一標識來認定貨真價實的發熱內衣。
中針協希望通過各方面的監督以及增添統一標識、設立行業標準來引導市場規范化,減少商業炒作。目前中針協正在向我國標準委員會提出建立該行業標準的立項建議,然后由專家組對發熱纖維產品進行檢測,最后由發改委批復。另據悉,部分研發、生產發熱纖維的日本廠商已經和中針協取得聯系,表示希望對進入中國市場的該纖維使用狀況互通資訊,并在檢測技術上互相支持。這可能會給目前到處“發熱”的內衣市場帶來規范的希望。
-- 來源:互聯網